您好,欢迎访问这里是您的米乐m6官网!
10年专注环保设备研发制造 环保设备系统设计\制作\安装一条龙服务
全国咨询热线:400-123-4567
当前位置: 米乐m6 > 米乐新闻

最高检:去年前11个月检察机关共起诉各类网络犯罪28万人同比上升355%

作者:小编 时间:2024-02-24 04:26:00 点击:

  召开“迎两会·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系列新闻发布会的第二场,主题是“依法惩治网络犯罪 助力网络空间综合治理”。通报2023年检察机关“依法惩治网络犯罪 助力网络空间综合治理”工作情况时说,近年来,信息网络发展日新月异,深度融入经济社会生活,拓展了国家治理新领域。与此同时,网络犯罪不断滋生蔓延,网络诈骗、网络暴力、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等犯罪升级演变,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安全感。

最高检:去年前11个月检察机关共起诉各类网络犯罪28万人同比上升355%(图1)

  总的看,当前网络犯罪呈多发高发态势。2023年1至11月,检察机关共起诉各类网络犯罪28万人,同比上升35.5%,占全部刑事犯罪的18.8%。呈现如下趋势特点:一是电信网络诈骗及其关联犯罪大幅增多。起诉利用电信网络实施的诈骗犯罪同比上升63.5%。同时,为电信网络诈骗提供人员、信息、技术、资金等帮助的犯罪活动持续增多。

  二是与新技术新业态相伴生,黑灰产业加速迭代升级。利用元宇宙、区块链、二元期货平台等为噱头的新型网络犯罪不断涌现,虚拟货币成为滋生和助长网络犯罪的重要土壤。

  三是传统犯罪向网络空间迁移,网络犯罪样态日趋复杂。利用网络沟通便利、隐蔽性强等特点,传统的赌博、盗窃、传销、制假售假等传统犯罪向网络空间延伸。2023年1至11月,起诉利用网络实施的盗窃犯罪上升22.78%,起诉网络制售伪劣商品犯罪上升85.7%。侮辱、诽谤等传统轻微违法犯罪,经网络传播显现放大效应,危害性升级。

  四是威胁数据信息安全类犯罪常见多发,危害数字经济健康发展。互联网行业蓬勃发展,数据信息日益成为重要犯罪对象。犯罪分子通过“撞库”“爬虫”“钓鱼”网站等方式非法获取企业存储数据,网络公司“内鬼”非法获取、出售公司数据等情况时有发生。

  没有网络安靖就没有线下平安、人民安宁。惩治网络犯罪、维护网络安全、完善网络治理,是广大民众的共同心声。习强调,网络空间不能成为违法犯罪的温床,要坚持依法治网,打击网络违法犯罪行为,全面推进网络空间法治化建设。一年来,各级检察机关认真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期盼,全面履职、能动履职,依法严惩和有效防范网络犯罪,积极推进网络综合治理,与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一道,共同推进网络空间法治化建设。

  最高检深入贯彻习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坚持把惩治网络犯罪、推进网络治理作为服务大局、服务人民的重要工作谋划推进。在2020年初成立最高检“惩治网络犯罪研究指导组”基础上,2023年3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网络法治工作的意见》,立足“四大检察”职能,从网络立法、执法、司法、普法以及法治研究、队伍建设等方面,对检察机关网络法治工作作出全面部署。2023年4月印发《深入推进“净网2023”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强调依法严惩网络违法犯罪,全面提高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网络空间的能力和水平。今年初召开的全国检察长会议和去年印发的《2023—2027年检察改革工作规划》也将维护网络安全、推进网络治理作为重要内容部署推进。

  围绕网络诈骗、网络暴力、网络侵犯知识产权等,最高检单独或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司法解释和规范性文件4件,编发各主题指导性和典型案例39件,明确司法标准,织密惩治法网。最高检还推进国际规则构建,积极参与网络犯罪国际公约谈判,签署中国-东盟成员国总检察长会议联合声明,加强打击跨国高科技犯罪多边合作,推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聚焦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高发问题,持续推进“拔钉”“断流”“断卡”专项行动,全力打团伙、摧网络、斩链条,深入开展打击治理涉缅北电诈犯罪专项行动,挂牌督办重大跨境电诈案件,深挖彻查重大犯罪集团及其“金主”、骨干,释放依法从严强烈信号。

  聚焦非法获取、提供个人信息成为网络犯罪黑产的严峻形势,加强对上游信息收集、提供、倒卖等环节犯罪行为的全链条打击。2023年1至11月,起诉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7300余人。

  聚焦网络暴力“按键伤人”突出问题,联合最高法、公安部出台《关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

  聚焦数字经济发展,重点惩治非法获取企业经营数据和网络平台用户数据犯罪,以及网络侵权盗版犯罪。2023年1至11月,起诉危害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类犯罪1300余人、网络侵犯知识产权犯罪1400余人,维护企业数据产权和公众利益。

  始终保持对网络贩毒、网络制贩枪爆物品、网络赌博等犯罪严打态势,会同多部门开展平安寄递、打击治理跨境赌博等专项行动,维护网络安全、规范网络秩序。始终坚持“零容忍”态度,依法严惩“隔空猥亵”儿童、网络传播未成年人淫秽物品等犯罪,发布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典型案例,积极落实《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保持强有力打击震慑。

  积极开展公益诉讼。2023年1至11月,各级检察机关针对侵害众多公民个人信息、相关主体反电信网络诈骗义务未落实、违法行为人发布虚假、不良信息等损害公益行为,办理公益诉讼案件6700余件。最高检发布个人信息保护检察公益诉讼典型案例和《个人信息保护检察公益诉讼蓝皮书(2021-2023)》。针对网络直播中食药安全问题,最高检下发通知,组织开展食药安全领域“网络直播营销”专项监督。上海、江苏、江西等地督促行政机关对App、小程序超范围收集公民个人信息强化监管;广东、浙江等地针对利用互联网发布虚假信息违法情形办理公益诉讼案件;北京、河北、辽宁等地针对招聘网站违法广告、就业歧视等违法情形开展公益诉讼监督;浙江杭州余杭区检察院与杭州互联网法院会签办理互联网检察公益诉讼协作办法。

  能动履职协同完善网络监管。针对电竞酒店等网络经济新业态,最高检结合办案促推主管部门出台规范,禁止电竞酒店违规接待未成年人。针对征信诈骗高发态势,最高检会同多部门约谈运营商和平台企业,督促落实管理责任。内蒙古、湖南、宁夏等地结合司法办案,针对空壳公司治理、银行账户监管、落实反诈法有关法定职责等问题,向行政主管部门制发检察建议,实现“办理一案、治理一片”。聚焦互联网民商事案件办理难题,对在线诉讼、网络司法拍卖等开展法律监督,推动完善涉互联网民商事案件司法规则。积极参与网络执法、网络综合治理工作协调机制,持续加强行刑双向衔接。

  数据赋能促网络治理提质增效。检察机关深入实施数字检察战略,全面开展大数据法律监督,进一步完善参与社会治理的措施,切实回应人民群众关注的社会治理难点、热点问题。如,内蒙古检察机关研发大数据模型,通过对在校学生不合理、非生活所需的异常电话号码比对排查,督促相关部门查处非法买卖电线人,注销异常电线余张,关停异常高风险电线余个,实现“数字赋能监督、监督促进治理”良好效果。

  认真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各地检察机关结合办案总结网络犯罪趋势特点,针对高发地区、重点群体,线上线下融合宣传,持续加强以案释法,提升社会公众风险防范能力。

  突出反诈宣传。最高检联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制作《今日说法》反诈系列专题片,联合短视频平台制作《反诈精英——人民的检察官》,发布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及其关联犯罪工作情况和典型案例,北京、上海等地推出《骗局粉碎机》《弄堂里的故事》等反诈宣传品牌,多元融合宣传,营造“全民反诈”浓厚氛围。

  加强涉未成年人网络犯罪预防。最高检发布《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白皮书(2022)》,联合多部门推出《向阳启航“护苗在行动”》系列短片,引导全社会关心关注未成年人网络安全和健康成长,增强未成年人网络自护和文明、科学、安全合理用网能力。各地检察机关通过检察开放日、法治进校园、检察官担任法治副校长、制发“督促监护令”等方式,加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宣传。

  下一步,检察机关将深入贯彻落实习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坚持打击、治理、预防相结合,全面发挥检察职能,为维护网络安全、推进网络治理、营造清朗网络空间提供有力法治保障。